公众号 剔青(tiqing1007)

读书笔记 |《人类简史》尤瓦尔·赫拉利②

2018年2月19日,21:26

晚上好,童童。

阳光满溢,夏天说来就来了。

继续读《人类简史》。

 

“犬儒主义”光听都不是个好词,查了下,发现还挺有意思。

提出这个词的人主张要“像狗一样”活着,抛弃对物欲的追求,放弃个人的一切,金钱、地位、健康、家庭,统统不要。

无限地回返自然,有阳光,有空气,就够了。

赤条条来到这世界上,便赤条条活着。

欲望衍生痛苦,那么, 是不是什么都不需要,就不会再存在欲望无法满足的痛苦,于是精神就能永远浸泡在幸福的酒液里,人间即是永恒天堂。

我猜测,这个学说是没法大面积扩散的。因为人类这个种族的终极目的是进化,而进化,具体到个人,就是做出种种行为,以此满足自身的欲望。一个欲望满足了,新的欲望已经在路上。

自动自发,不会休止。我们每个人,放不下的东西都太多了。尽管都是一无所有来到这世界上……

好像也不对,家境优渥的人,一生下来就会拥有很多东西了,建立在人类虚构想象之上的实体。

 

想要让人在心理上确信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首先在物理层面要存在,仅仅被这个人拥有的东西。

比如说,在一个家里,要有自己的一个房间,有一扇门,可以上锁,别人想进来,必须敲门,或用别的方式告知一下房间的主人。

如果连最私密的个人生活都不得不暴露在他人的目光下,大概会无意识形成“必须在意别人眼光”的认知。

这么说,大学宿舍,难道不是一种严重损坏“个体”的形式吗?

住在一起,因此理所当然地侵入彼此的生命。如果碰巧遇上了气味相投的人还好,一段加速关系进展的缘分,收获一生挚友也不是不可能。

大多数情况,都是遇到了本来不会成为朋友的人吧?对事物的观念相差太远,是不愿意还是根本无法理解对方呢,总之太近了,想爆发争执格外容易。

集体住宿的时光,变成了一段讨厌的经历。还会受到些摆脱不掉的影响,拖拽接下来的人生,大概。

再比如说,从小父母就要给孩子一个独立的账户,里面的存款是孩子自己的,谁都不能动。

更具体一点的场景,给孩子买的玩具,应当归属为孩子的私有物,倘有客人上门,家长不可以罔顾孩子的想法,乐呵呵地把玩具送人。

父母当然爱孩子,可是,对私人财产的爱法,和对另一个独立个体的爱法,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

也必将导向迥异的结果。

 

最近常常看到各类贷款平台的广告。

综艺节目里有冠名,出门坐个地铁有广告牌,购物网站更不用说了,京东白条,淘宝花呗。银行也在放宽信用卡的限制。

仿佛光花我们现在的钱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商家的胃口。还有未来的我们赚的钱,都已进入了市场的洪流,正被迫不及待地瓜分中。

有一种声音在狂热地嘶吼:“我们必须多多消费。”这样,才是一个繁荣的社会。

赫拉利说到的内容令我畏缩,因为直到接受了他的提醒的此刻,我还是这么认为的:生活,就是吃不同的美食,穿好看的新衣服,去风景各异的城市旅行,国外更是努力攒钱的目标。

难道不是吗?

他说这是消费主义和浪漫主义联手对我们的洗脑。这些看上去无比美好的生活体验,其实本质和古埃及要造个大金字塔豪华下葬一样。

看到金字塔,你什么感觉?一面赞叹它的宏伟,一面暗自嘲讽古埃及人的愚昧,居然有人想变成木乃伊,制造过程简直反人类。

那我们呢?

说到底,只是换了层皮的愚蠢啊。

 

然而现在,我还是想要这样的愚蠢。

什么才是我们应当追求的生活,童童?

 

22:38

晚安,童童。


评论
热度(15)
©雁行凛凛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