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剔青(tiqing1007)

读书笔记 |《百家姓》杨葵

2018年2月27日,22:00

晚上好,童童。

今天我看完了杨葵的《百家姓》。

 

我事先并不知道杨葵是谁,也从没听过《百家姓》这本书,全凭一股莽撞的信任(对老金的书单),外加一点儿运气,从多抓鱼上买到了它。

插播一句,我在多抓鱼上看到最多的一句提示就是“来晚一步,2分钟前被人买走了”。直接导致我选书的速度“哐哐”上升,省得犹豫两秒购物车里的书就灰下去,悄不零丁地就没了。

拆开快递箱,一众大小厚薄不同的书里,掂量出它是最轻薄软小(好欺负)的一本,翻开看几页,读得下去。

那就读呗。

 

单纯就个人喜好论,我不大喜欢这本书,不喜欢作者表现出来的有些观念。这是非常主观的一句评价,不必当作参考。

收获当然是有的,开了番眼界,了解到一些人的生活,不算是完全的白读。

作者提倡“文字写精练”,和《家师逸事》里说的“语言要干净,用词跟刀子似的,能戳到对方心里去。”互为印证。我也想写出能被这么形容的文章,不过下笔还是偏琐碎唠叨。愁哟。

“想”和“能”之间,可能差一万小时,可能差三十万字,也可能差一个脑子。

 

一本书只要有一点能让你心生触动,都值得一读。

话虽是这么鸡汤地说了,但我的真实想法是,世界上的书多得像大海里的水,其中肯定有读完能从中收获一大堆的书,而且这类书的数量不会少,甚至很有可能多到我这辈子都看不完。

那么,我读的每一本收获没那么多、感触寥寥的书,其实都在占用那些真金实料宝贝书的名额。

从这个角度看,那句所谓的“值得一读”,可能只是每一个不小心选错书、浪费了时间的人,试图安慰下自己才说的好听话。

可是怎么才能不选错任意一本书?

别人的刚刚好,从来不会是你的刚刚好。

无论这个“别人”的审美水准有多高,艺术触觉有多敏感,说穿了,读书是比吃饭还要私人的事情,每个人的口味都存在着看似细微却无法忽视的差异,恰如鸿沟。

外在的行为模式看上去差不多,意识层次却可能是迥异的两个个体,没有丝毫能共通的地方。

送好朋友什么都行,别送书。拿来垫桌角的除外。

每个人需要的东西不一样。你缺少的她未必少,你富余的她或许正渴求。

我真想多关切你一些,但向朋友苦口婆心地推荐一本书?那真是世界上最糟糕的行为。

 

麦当劳在香港口音里读作“牡丹楼”,好玩,听声儿和“开封菜”更般配了。

我喜欢麦当劳,也喜欢KFC,最喜欢的是无论走进哪一家分店,除非品控出了差错,我面前的餐盘盛着的,都是一样的滋味。

当然不算顶顶好吃,可是正合我味蕾的意愿。

还有每隔一阵子,就会迸发出一股突如其来的气势,想飞奔到最近的一家甜品站,买一支最新或最初口味的甜筒,满足地吞下肚子。夏天尤其强烈,冷到骨子里的冬天走进温暖的空调房,也会漫上一丝想念。

 

能认清做官困顿,及时抽身而退的人,真的不算多。

尤其领导还说,正想要提携你呢。

换成别人可能一阵狂喜,立刻把退休环游世界的梦“唰唰”抹消,一派安生地回到官场。

可他没有。

理性地想,他已经足够衣食无忧,攒够了旅游经费,身体状态也正好,此时不浪迹天涯,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但愿尽可能多的人,早些弄清楚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别为了金子,抛了香喷喷的芝麻。


我也想写写曾遇到过的人的故事。

一面之缘的,经常见面但不算熟悉的,常吃的那几家早餐摊的老板,隔壁部门的同事,理发小哥,拼车的车主……

这会是个好题目。

 

23:05

晚安,童童。

《百家姓》版权页←可以戳哦

 
 /  热度: 7评论: 2
评论(2)
热度(7)
©雁行凛凛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