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剔青(tiqing1007)

读书笔记 | 樱花痴痴侧耳听 水中火烧云

《都柏林人》[爱尔兰]詹姆斯·乔伊斯

《清醒思考的艺术》[德]罗尔夫·多贝里

2018年3月28日,22:22

※※※

晚上好,童童。

今天我看完了詹姆斯·乔伊斯的《都柏林人》,还看了一点儿罗尔夫·多贝里的《清醒思考的艺术》。

 

太阳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不会因为你贫穷,地位卑下,就像试图避开什么脏东西那样,少洒到你身上一些。

我好像有过这样的体验,下午,回家路上,看到阳光还在,从明净的天空照下来,平整地铺在沥青地面上,不明所以地充满信心。觉得自己浑身都是力气,还很年轻,拥有大把时间,什么都能做到。

朝阳有种蓬勃的生气,刚走出家门,什么都还没发生,还能说出“啊,今天又是很好的一天。”

到了晚上,夕阳缓缓地沉入高楼的间隙,平静镇定的气质,无声地拍打掉归人身上的疲惫。

终于结束了这糟透的一天,没事的,等漫长的夜晚过去,明天又会变得崭新明亮。

真奇怪啊,这一点,人造的灯光,无论如何也比不上。

偶尔遇到胡思乱想,喝多了咖啡睡不着的夜晚,也可能是因为临睡前看了恐怖片,想到可怕的事情,想不出该怎么解决。

等到明天早上就好了,最管用的是这个想法,别的都要差一些。

不应当在深夜唤醒会让你难过的回忆,等到了天亮,阳光把头脑照得清醒,自然就知道沉浸在回忆里有多不可取。新的一页白纸在等着你,留下淋漓油彩和笔墨的印迹。

 

故事里的小钱德勒连一首像样的诗都没写出来过,就开始幻想出版了一部诗集后,受到众人评论吹捧的景象。

好笑的是,类似的幻想我也有过。在什么作品都还没有的时候,就已经演习了好几遍答读者问,换了好几种花样解释我的写作动机,连书前面要写的“献给XXX”都想好了。可以说万事俱备,只差真的掏出一部作品。

人到底是为了自己而写作,还是为了写作能获得的鲜花和红披风而写作呢?

就我个人过往的经验来说,“幻想写作能获得什么”并不足以激励我,等想象告一段落,那股写点什么的欲望就迅速消褪了。我继续玩游戏,看电影,从来没有因为激动人心的幻影而真的动笔。在脑子里过过瘾就完全足够了。

有可能是因为我还没体验过从写作里获得金钱的感觉,没有真的获得过我想象中的那些回报。就目前而言,我尚不懂得当这份幻想化为现实,到底会有多么美妙。它是个虚假的甜头,还不能鞭策我做出实际行动。

真正促使我每天下班后,要看书,要不怕自己写得糟糕,写点什么,明明很困了还要熬到零点以后才睡,不玩游戏,也不看新出的美剧的动力,说来你可能不信,竟然是这两个字:

“恐惧”。

对于我现在所拥有的东西,如果再不去做点什么,就会眼睁睁看着它被剥夺的,恐惧。

白天的行动在持续不断地消耗我,晚上我试图通过一些方式,把自己拼回去。“自我证明”,大概是这个词吧。

“我到底在想什么?”“我真正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我开心吗?”“我该做些什么才能让自己开心?”……不会再有任何人,比我在意这些问题的答案。

如果连我也不去关心,有一天会变成面目模糊的复制品吧。一份乱七八糟的杂糅,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我”。

想获悉答案,唯有无限地向自己内心沉去。要带上材料,大部分自我的表达,需要一个外部的东西,作为载体。让无形的语言,被短暂的固化,定型,雕刻成能读懂的塑像。

在那之中,或许有那么几个短暂的瞬间,我看见了我自己。

希望是。

 

用旁观者的语气记录自己的生活是什么感觉?

第三人称,下次可以在日记里试试。

可能会写得像一个高明的跟踪狂。

 

23:28

晚安,童童。

《都柏林人》版权页←可以戳哦

评论
热度(6)
©雁行凛凛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