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剔青(tiqing1007)

第二百五十三天:《阿西莫夫:机器人短篇全集》[美]艾萨克·阿西莫夫 著(叶李华 译)

日期:2015年10月20日

来源:校图书馆。

简介:全书533页+,由导言+机器人短篇小说31则+结语组成。

评分:4.0分——为无与伦比的想象力、逻辑缜密的三大法则,与能够自圆其说的世界设定。

repo:

1939年,也就是阿西莫夫十九岁那年,写出了《小机》这个故事。当我翻到那一页时,告诉自己,要怀着一份宽容的心态,阅读这则很可能受限于作者当时年龄,从而显得有些稚嫩的作品——接下来展现在我面前的,是一份无论从什么角度来说,都离“稚嫩”二字相差甚远,更与“拙劣的处女作”此类形容沾不上边的故事。

能被读者誉为“神一样的人”的人,到底能有多神?

大概就是同辈天才们还在体悟人生、摸索前路,漫无边际地挣扎破壳之时,这位已臻大成。

三十一篇故事,在此罗列出其中我最喜爱的几篇:《天堂异乡人》《小机》《镜像》《保证满意》《证据》和《双百人》。

《天堂异乡人》

说是研究机器人,其实更让人在意这则故事表现出来的,在其置身的未来背景下,人们对于伦理的新式看法。初看简直是吓了一大跳,然而又觉得未来不是不可能——谁能断言,我们的世界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呢?在此前提下,每一个能够自圆其说的假设都有趣极了。

《小机》

……我都没想到最后会把这则故事写上。虽然作为处女作而言足够优秀,远远超离平庸的水准,但相比本书收录的其他故事,又似乎显得分外单纯,大部分聚焦于小女孩和保姆机器人的羁绊。非要说的话,打动我的,怎么都忘不掉的,是小女孩对这份友谊的坚贞——机器人的忠诚实在不算新奇了,用后脚跟都能猜出来小机对小女孩的爱护拉勾上吊一百年不变。然而葛洛莉雅居然能回报给它同样的爱,与绝不遗忘的坚持,尤其与她这个年纪的善变相较,这不得不令我感到印象深刻。

《镜像》

人心。

《保证满意》

……天啊!分分钟可以脑补出一蓬故事!后续发展!中途改动!演员更换!简直是一位理科生于不经意间实现了窈窕淑女(电影)般的浪漫情怀。

《证据》

捶地。脑补太过,是大忌。选入最喜爱作品之一的理由实在不好启齿,不提。

《双百人》

………最后一句。

###

【目录】

[导言]

[非人形机器人]

孩子最好的朋友

莎莉

总有一天

[不动的机器人]

观点

思考!

真爱

[金属机器人]

AL76走失记

无心的胜利

天堂异乡人

光雕

分离主义者

小机

[人形机器人]

让我们同在一起

镜像

三百年庆事件

[鲍尔与多诺凡]

第一法则

转圈圈

理性

抓兔子

[苏珊·凯文]

骗子!

保证满意

列尼

校工

消失无踪

逃避!

冒险

证据

可避免的冲突

女性直觉

[两篇压轴之作]

……汝竟顾念他

双百人

[结语]

###

《导言》

我在将近二十岁的时候,已经是个坚定不移的科幻小说读者。我读了许多机器人的故事,发现它们总共分成两大类。 

第一类是“威胁人类之机器人”,对此我不必作太多解释。这类故事是“铿锵、铿锵”“啊……啊”以及“有些事物人类不该知道”的混合体。过一阵子后,它们就变得极其无趣,令我再也无法忍受。 

第二类(占极少数)则是“引人同情之机器人”。在这类故事中,机器人是可爱的角色,通常遭到残酷的人类奴役——它们让我着迷。1938年末,有两篇这样的故事问世,令我特别印象深刻。其中之一是因多·班德(Eando Binder)写的短篇《我,机器人》,讲述一位圣人般的机器人,亚当·林克。另一篇则是列斯特·德尔瑞(Lester del Rey)的作品,题为《海伦·奥洛》,里面的机器人是个十全十美的忠实妻子,这个角色深深吸引了我。 

因此,1939年5月10目(是的,我的确保存着巨细靡遗的记录),当我坐下来创作我的第一篇机器人故事时,毫无疑问,我完全打算写一篇“引人同情之机器人”的故事。我写出了《小机》,内容主要是一个机器人保姆,以及一个小女孩,以及两者的感情,以及一位有偏见的母亲,以及一位软弱的父亲,以及一颗破碎的心,以及喜极而泣的重逢。(它最初发表时用的题目是《奇异的玩伴》,我非常讨厌这个篇名。) 

可是,在我写这第一篇故事时,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我竟能隐约看到另一种机器人的影子,它既不威胁人类,也不引人同情。我开始将机器人想成由实事求是的工程师制造的工业产品,它们内设有安全机制,因此不会构成威胁;它们被造来执行某项特定工作,因此与同情没有必然的牵连。 

在我继续创作机器人故事的过程中,谨慎设计的工业机器人这个概念,在我的笔下越来越多。最后,在正式出版的科幻小说中,机器人的角色有了彻底的改变——不只在我自己的故事中,在其他科幻作品里也都有了改变。 

这使我感到很高兴,许多年来,甚至几十年来,我都大言不惭地承认自己是“现代机器人故事之父”。 

一年一年过去,我又陆续有些欣喜的发现。比方说我发现,当我使用“机器人学”(robotics)指称研究机器人的学问时,我并非使用一个既有的词汇,而是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词。(那是在1942年发表的《转圈圈》这个故事中。) 

这个词汇现在已经十分通用,有许多期刊与书籍的名称都包含这个词,而在那个领域中,人们普遍知道它是我发明的。别以为我不为此事感到骄傲!没多少人造出过一个有用的科学名词,虽然那是我无意中的发明,我仍不愿让世上任何人忘掉这件事。

此外,在《转圈圈》这个故事中,我首度逐字列出我的“机器人学三大法则”,而这些法则同样变得家喻户晓。至少,它们一年到头被人引用,出现在各种与科幻小说毫无关联的地方,甚至在一般性的引文参考书中。而钻研人工智能这个领域的人,有时则会趁机告诉我,他们认为三大法则会是个很好的指导原则。 

甚至还不只如此而已…… 

当我创作那些机器人故事时,我并未想到在我有生之年会有机器人出现。事实上,我当时确定绝对不会,而且愿意以极大的赌注打赌。(至少,我会打赌十五分钱,那是我对确定事件的赌注上限。) 

然而如今,在我写完第一篇机器人故事四十三年后,我们真有了机器人。真的,我们的确有。非但如此,就某种程度而言,它们正如我当初想象的那样——工业机器人,由工程师设计,用来执行特定的工作,附有内建安全机制。许多工厂中都见得到它们,尤其是在日本,那里有些汽车工厂已完全机器人化。在那种工厂里,装配线的每一站都由机器人负责操作。 

老实说,这些机器人不如我的机器人那么聪明——它们没有正子脑,它们甚至不具人形。然而,它们演变得极其迅速,逐步变得越来越能干与多才多艺。谁知道再过四十年,它们会达到什么水准? 

有一件事我们可以确定:机器人正在改变这个世界,将它朝我们无法清楚预见的方向推进。 

这些真实的机器人是从哪里来的?最重要的单一来源,是位于康乃狄格州丹柏立的一家名为“全自动”的公司(Unimation Inc.)。它是生产工业机器人的首席厂商,目前全世界架设的机器人,约有三分之一是它的产品。该公司的总裁是约瑟夫·F.恩格柏格(Joseph F.Engelberger),他很早就对机器人极感兴趣,决定将一生贡献于机器人的生产,因此于1950年代末创立了这家公司。 

可是,他究竟为何这么早就对机器人如此感兴趣呢?根据他自己的说法,他对机器人的兴趣始于1940年代,当时他是哥伦比亚大学主修物理的学生,原因则是读到他的哥伦比亚校友艾萨克·阿西莫夫的机器人故事。 

我的天呀! 

您可知道,在那些老早、老早的日子里,我创作我的机器人故事时,并未怀有那样的雄心壮志。我希望的只不过是将它们卖给杂志社,赚几百元稿酬帮我负担大学学费——此外,就是看到我的名字印成铅字。 

假使当时我从事的是任何其他文学领域的创作,我得到的便仅止于此。但因为我写的是科幻小说,也唯有因为我写的是科幻小说,我——在不知不觉中——引发了一连串正在改变世界面貌的事件。 

顺便提一下,约瑟夫·F.恩格柏格曾于1980年出版一本书,名为《实际的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的管理与应用》(美国管理协会出版),而他很好心地邀请我来写序。 所有这一切,使双日出版公司的人想到—— 

我的各种机器人短篇故事至少散见于我的七本不同选集中。它们为何要这么分散呢?既然如今,它们显得远比任何人(尤其是我)当年所能梦想的更为重要,何不将它们结集成一本书呢? 

说服我同意并不困难,因此现在这三十一篇故事凑到一块。它们总共约有二十万字,写作年代跨越1939至1977年。 

艾萨克·阿西莫夫/1982年

附图:

版权页


 
 /  热度: 8评论: 2
评论(2)
热度(8)
©雁行凛凛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