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剔青(tiqing1007)

读书笔记 |《原则》瑞·达利欧⑤

2018年2月10日,夜19:38

晚上好呜,童童。

昨天熬夜(玩)到接近凌晨四点,一觉睡到下午一点多才昏昏沉沉地爬起来,眼睛超——疼。

《原则》剩下不过150多页,可我注意力没法集中,读几行字就跑远,看了一下午,刚刚看完。

难过,又生气,哭唧唧地来给你写信。

 

我们常对优秀的人采取更严格的一套标准。

想了想,的确很多时候是这样。

像一个班级里,常年倒数第一的学生忽然考了一次及格,老师可以评他个先进。但如果是正数第一忽然考了个及格,那可能就得请家长严肃探讨了。

“及格”看似是一道通用的水平线,具体到不同学生身上,评判标准却不一样了。

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这位“第一”同学,被寄予了太多厚望,感到压力太大,觉得评分标准不公平。

他的眼睛只能看到,同样拿及格分,他的同学受到了热烈的夸奖和鼓励,他也想要师长的夸奖,收获的却只有失望的叹息。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能做到更好的人,为什么仅仅达到及格线就满足呢?

社会不容许,因为这是对个人能力的浪费,进一步说是对资源的浪费,不利于整体的进化。

如果不能明白这一点,继续用低层次的标准要求自己,长此以往,会真的变成一个,只要能达到及格线就很不错的“不及格学生”。

……到那一天,只要及格就能收获的猛烈夸赞,还会带来想象中的喜悦吗?

 

什么是聪明?

不是对万事万物都能给出正确答案,而是知道怎么问出好问题。

 

要记住,今天的你是为了什么而渴望金钱。以及金钱只是这个大型现实向一命通关游戏——“人生”的任务道具,从来不是终极目的。

去往世界各地旅行——那你可千万别过劳死了,多锻炼才能有好身体,有好身体才有到处走走走的旺盛精力。

好看的衣服和鞋——同样,多去健身房报到几次,人间最漂亮是你鲜活的肉体。

一个向阳的大房子,给家人和自己一个条件优渥的好生活——那就别忘了平时多陪陪爸妈,加班再多,总有假期。

我又想到了一句很俗气的话,噗噗。“走得再远,别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

别等辛辛苦苦长途跋涉到了终点,攒够了支撑梦想的钱,却发现自己没有了实现梦想的力气。

 

从前有一次我下班打卡,钉钉,就是一个办公APP,它的签到页面,每次都会弹出一句话,鸡汤类型居多,全是正确的废话。

那天弹出的是:“别让你成长的速度,慢过父母老去的速度。”

可能是这个吧,原句记不清了。

当时怔忪良久,扎碎了心。

即便扎碎了心也没能阻止那天的我回家继续玩游戏。

可见凭一句话改变一个人纯属痴心妄想,哪怕这句话的威力是核弹级。

 

不过,可能的确有一个人的一番话对我造成了切实的影响。

童童,也许你知道我在说什么。

“不见棺材不掉泪”,人一旦走到这一步,赶紧祈祷棺材是纸糊的吧。

 

管理者挺容易陷入“微观管理”的陷阱中去。

我是这么揣测的:之前都是执行者,现在升入管理层级,在旁边干看着下属做事情,总是做不出她想要的结果,心里那个着急啊,最后撸袖子自己上了。

手把手教下属该怎么做,结果把不属于自己的工作量一并背到了身上。

下属逐渐对管理者形成了依赖心理,递交上去的方案并没有经过最审慎的思考,错漏频出,因为下意识明白,会由管理者来做最后的严格把关,逐字逐句修改。

双方都被彼此拖累。下属无法独当一面,管理者也没法真正放权。

 

“最有力度的个人转变来自一个人再也不想经历的错误所造成的痛苦——‘跌到谷底’”。

影视作品里经常见到这样的桥段,某个角色遭遇人生重大挫折,经历一番痛苦反思,最后高潮来临——以崭新面貌重回世间,以英雄之姿崛起,并再也不会犯下相同的错误。

现实生活中,“跌到谷底”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行为,谁说跌倒了爬起来就行?跌得腿都断了,再也站不起来的人,比比皆是。

长辈们都或多或少经历过人生波折,然而最睿智的长辈,也不愿看到子孙后辈遭受他们曾遭受过的那一切波澜。

他们费心铺陈,用自己的财富和权势为后代搭建一座没有雷霆冰霜的空中花园。

能一辈子顺顺利利,为什么要冒着迷路的风险在暴风雨里艰难穿行?

可惜,这一片拳拳爱心,多半是要落空的。

 

工作中,让每个人都满意,都开心,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最重要的是把事情做成,选出最佳决策。

哪怕是最佳决策,也会有很多人觉得这决定糟糕透顶,认为你真是个无可救药的大傻子。

如果你经过慎重的考虑,有充分的逻辑和证据支撑你,并且你是负责做决定的那个人。

尽情拍板吧,反正被问责的那个人只有你。

如果错了,你来承受损失。

当然公司也会承受一部分损失,因为事情的本质是公司认为你能作出好决策,将决策权赋予了你,自然也要背负看走眼的后果。

 

“疯狂就是重复做同一件事却期待不同的结果。”

我有点害怕这句话,记录一下吧。

为什么害怕?潜意识里,我是不是发现自己有在重复做一件事情,并期待着不同的结果,却没有察觉?

 

在列计划的时候,要把人是不完美的这一点给考虑进去。

我总是忘记。

就像这个读书笔记计划,我原先设定的是每天一本书。后来要看大厚书,看不完,改成了每天都要看书。今天是第12天,我已经因为加班还有聚会什么的,中断了两次。

加班、聚会属于突发事件,但我还忘了一点,人的惰性,以及一些不确定因素,连带效应。

比如聚会到很晚,当天没休息好,第二天精神很差,没看几页书就累了。

 

还有,是计划总要失败的。

开开心心列计划表的你,永远想不到,实际运行起来会遇到多少想都想不到的奇怪bug。

 

生活就是数不清的坏消息。

形形色色的烦人事不是正在蹂躏你,就是在来蹂躏你的路上。

所以别把没啥坏事发生的中场休息当正常情况。如果此刻你没有被什么问题干扰,那么正襟危坐,好好等着吧,下一个问题马上就要来了。

转换一下思路,把“没问题”当罕见情况,把“有问题”当日常,会好受很多。

再遇到啥问题就不会悲愤地想:“啊!我真不幸!怎么老有这么多烦人事找上我!”

而是想,“哦,可算是来了,让我看看这次的问题是啥,该怎么做。”

呼——

今天也是平平淡淡的一天呢。

 

21:33

晚安,童童。

期待再相见。


 
 /  热度: 5评论: 3
评论(3)
热度(5)
©雁行凛凛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