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剔青(tiqing1007)

第八十二天:《看得见的中国科技史》苏湛 著

日期:2015年5月2日

来源:校图书馆。

简介:全书274页+,由前言+十个单元组成。

评分:3分。

repo:

耜(si,四声)渚(Zhu,三声)耒(lei,三声)镡(xin,二声) 槔(gao,一声) 橐(tuo,二声)

###

重要的内容既多且杂,每一件物事都能开一个老大老大的脑洞,有点儿像教材的一本书,非常适合做笔记。鉴于某些严肃的原因(偷懒),我就不做完整脉络了,单挑自个儿最感兴趣的几处,寥作摘录。

第一单元 原始社会

东胡林遗址出土的项链、骨镯;长江下游太湖附近的良渚文化中发现的良渚玉琮;半坡人面鱼纹盆;距今4000年的青海喇家遗址发掘出的一碗面条状遗物(分析确定为小米制成的面条);距今4000年龙山文化的典型器物之蛋壳黑陶高柄杯;新时期时代晚期、距今4700多年的浙江钱山漾遗址中发现的大量苎麻和蚕丝制品(苎麻布细密程度几与现代细布相当);距今4700-4100年的河南省新密古城寨遗址,是我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城防设施最完整的早期古城遗址之一,遗址中还发掘出一座结构复杂的宫殿式建筑;《河图》《洛书》;9000年前的骨笛,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吹奏乐器,7个笛孔,笛孔旁钻有调音的小孔,经试演奏,可奏出六声音阶的乐音,音准极佳。

………看完这一章再也不敢说原始社会多么多么落后了,根深蒂固的偏见扎根于我的认知深处太久,这会儿被扇了个痛。或许生活水平是没那么好,但身在其中生活着的人们不比现今的我们蠢或糟。

第二单元 夏、商、周三代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的青铜人面具和鱼凫王杖;麦、稻、粱、稷、黍、粟、菽等中国古代的主要谷物在夏商时代都已广泛种植;花椒在商代已被作为一种珍贵的调味品使用(1990年,考古学家在河南固始葛藤山发掘的晚商六号墓中发现了作为陪葬品的花椒);兴起于黄土高原的周人首创井田制;《夏小正》是夏代的历书,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事历书;商代白陶;商代的骨尺、牙尺是目前见到的中国最早的度量衡器具;诞生于商周期待的《周易》是当时自然哲学成就的集大成之作。

哇,原来商代就有花椒了吗?作为陪葬品啥的不由教人畅想墓主人是个生前身后矢志不渝的吃货XD鱼凫王杖看描述超帅的,能想出井田制的那位前辈真厉害,麦、稻、粱、稷、黍、粟、菽等谷物……我只认识两个怎么办………粱倒是听说过,黄粱一梦嘛,但是到底是什么、好不好吃我就………

第三单元 春秋战国

春秋中期的莲鹤方壶;青铜铸币已成为民间普遍使用的流通货币;根据不同功用研制出不同的青铜配方,即所谓“六齐之术”;战国蟠螭纹铜镜;必须保证其内部没有任何缺陷,因此只能采取浑铸法一次成型的编钟;战国早期墓葬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尊盘;战国青铜剑;阴阳青铜短剑;春秋金镡金首铁剑;胡麻;蓼蓝;公输般与墨子;战国末期出现了关于“司南”的记载(关于其真实形制,目前尚存在诸多疑问);桔槔模型;战国时期楚人甘德、魏人石申各写出一部天文学著作,后人将两部著作合起来,称为《甘石星经》(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五行理论的集大成者,齐国阴阳家邹衍;五行演化图;稷下学宫是战国时齐国为聚集人才,在首都临淄的稷门外修建的一所学院。

第四单元 秦汉时期

汉武帝时为了引络水浇灌临晋平原而修建的龙首渠是中国第一条采用“井渠法”修建的水渠;排橐;西汉末年,王莽首次将错金工艺用于钱币制造,创造出世界上第一枚双色金属钱币——金错刀;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中出土的错金博山炉;造纸术的改进者——蔡伦;四川栈道;马王堆出土的《天文气象杂占》帛书中,保留着世界现存最古老的彗星图;张衡。

第五单元 魏晋南北朝

《齐民要术》;马钧,龙骨水车,指南车,新型提花机,记里鼓车;木牛流马;蜀锦;《脉经》;《抱朴子》;《针灸甲乙经》;《神农本草经集注》;祖冲之;郦道元。

第六单元 隋唐五代

茶叶产业的兴起和相关技术的进步;隋青瓷酒罐;孙思邈;高僧一行;王焘的《外台秘要》;道士烟萝子所绘《内境图》(目前已知中国的第一幅人体解剖图)。

唔……不知道是越到后面感兴趣的越少,还是单纯越来越想偷懒………慢慢地越写越少了。

第七单元 宋辽金元

元代工匠创烧出新的瓷器品种——釉里红;元初,铜制火铳(小型火炮);山西应县木塔;王祯《农书》;南宋杨辉,杨辉三角;朱世杰《四元玉鉴》;沈括《梦溪笔谈》;郭守敬。

第八单元 明中前期

宋应星《天工开物》;明末医学家吴有性,《瘟疫论》两卷和补遗一卷;李时珍《本草纲目》;陈实功《外科正宗》;朱载堉《乐律全书》;《徐霞客游记》。

第九单元 明清之际

利玛窦;徐光启;“火龙出水”,“神龙飞鸦”。

第十单元 鸦片战争后到民国初期

略。

附图:

版权页


 
 /  热度: 1
评论
热度(1)
©雁行凛凛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