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剔青(tiqing1007)

读书笔记 |《演员自我修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②

2018年3月12日,20:32

晚上好,童童。

春天来了,气温悄悄往上走。早晨出门,浅金色的太阳披在肩上,一茶匙灼热。我缩进毛绒绒的外套,想象自己是一头刚从冬眠里醒来的熊,只探出湿润的鼻尖,这里嗅嗅,那里嗅嗅。

今天继续看《演员自我修养》。

 

一遍遍在心底对自己强调,“我要让别人认为我很有品位”、“被我的善良打动”、“喜欢上我明朗的笑容”……类似这样,想要达成的结果,做一件事的目的。

光顾着考虑这些,很容易把做这件事的过程忽略掉哦。

所谓做作的演出。观众一眼就能看清你不自然的举止,你愈用力表现,观众愈能看出你并非发自真心,只是为了得到什么,而贪婪地张开鼻翼,激动地面泛红光,一双眼睛瞪大了,直直地盯着台下的黑洞。

当你的念头从单纯的做一件事,转变成,让别人欣赏你做这件事的姿态,事情的因果顺序就全错了。

 

没事少评价自己,反正得出的结论也不准确,脑细胞倒是死了一批又一批。都是不会再生的咧,花在这种用途上,太可惜。

做事不要老盯着结果,是的,我们知道有那么个结果悬在那里,一个最理想的状态,竭力伸长指尖想要触碰到的甘甜果实。

做的时候想它干什么呢,平添一份没处着力的焦急。

走路就好好走路,光顾着仰脸看天,掉进坑、踩到蛇、走错岔路都发现不了,还怎么抵达目的地。

 

判断一件事情应不应当做,得看它能否推动你,往你想要去的方向迈开步子。

比如我想去捉猫咪,那我就得到处找它在哪里,而不能闭眼往床上一躺,指望猫咪过来,主动钻进我手里。

这个例子似乎不太恰当,说不定猫咪会主动找过来咬我的手,谁知道呢,猫。

 

我们看别人做一件事,能恰当地指出他犯了哪些错误。轮到我们自己去做,犯的错误有可能更多。

这很正常。并不能用来说明我们作为旁观者的视野有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说,“你行你上”这句话不成立。

我们有太多事情做不到,但我们能看出好坏。区别就在于,我们是身在其中,还是站在棋盘外面,睁着一双清醒的眼睛。

 

没事儿多观察一下自己的行为,看看自己对什么人笑得眯起眼睛,不用苦恼地憋一个假笑;自然地挽着谁的手,挨在一起走;下意识地点进谁的头像,看她的朋友圈有没有新内容。

会很有意思,发现一些你从没意识到,然而已经持续了很久的小心思。

也有可能你早就意识到了,只是刻意地宽容,不追究。

几乎每一个肢体动作,都有背后逻辑缜密的缘由。

你今天多看了一个同事几眼,可能是看到她戴了一顶别致的帽子,搭配这身大衣特别有气质。你想夸她好看,也想问问她在哪买的,再深一层次,你有点难过,为什么你不像同事们那样,擅长穿衣打扮,每天都能有新造型,鲜亮明媚地来上班。

但一般你就想到前两层,想完就算。绝大部分情况下你多看了几眼,就收回了目光,然后在一天接下来的工作里,忘掉你似乎想问个什么问题。

你想不到那么深,因为我们在当下,也没时间对每一次举动都想那么深。

隔了很久,忽然有一天你走过一家商店,看见模特儿展示的样品,你想起曾经的那几眼,抄起“好奇”牌铲子,在你的脑子里,往下挖得深了一点。

一缕浮动的念头被你从沉寂的冰面下,打捞了出来,在阳光下晾晒,翻翻捡捡,里里外外打量得很清透。

然后你终于明白了,那天你想说而没说出口的是什么,眼神里闪过的,又是什么。

 

23:53

晚安,童童。

特别困,十点差点没忍住睡觉去了。

还是听不清陈粒在《餐桌上的日常》里,说了些什么。

《演员自我修养》版权页←可以戳哦

评论
热度(2)
©雁行凛凛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