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剔青(tiqing1007)

第一百六十六天:《无知》[法]米兰·昆德拉 著(许钧 译)

日期:2015年7月25日

来源:图书馆。

简介:全书202页。

评分:3.6分。

repo:

斫(zhuo,二声)舷(xian,二声)揿(qin,四声)

###

米兰·昆德拉

###

一位可怕的作家。

最开始是因为完全看不懂开头几页在写什么而感到可怕,读完全书后是由于看懂了他在写什么而倍感惊讶。他试图表达的事物,按照常理来说,绝非一个没有类似体验的读者那无忧无虑的大脑所能理解的,最不可思议的地方也正在于,他令读者学会理解,甚至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共感。

他将见所未见的世界一角,以IMAX3D级的视觉效果,冰冷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我从小到大学习的历史课本教给我的世界里,从前的苏联是个众望所归的大家庭,各个国家开开心心地在她羽翼之下,联合为一体。我没想过——自从高中选了理科,上大学后更是离人文学科越来越远——也没什么机会再往深处思考,分一点点余暇,给那些被联合的小国之一的人民。

无知。

不但无知,且长时间地安于无知的处境。闭耳塞听。既不主动思考,也懒怠深入挖掘。我接触的,我便相信。让他人而非我本人,指引我前进。似这般行经的道路,又怎么可能是朝前去?

以下两段,作为私心的收藏:

1、

从伊莱娜的童年起,就一直是这样:母亲对儿子百般呵护,就像宠一个小姑娘;可对自己的女儿,心肠却像男人一般硬。我是想说她不爱女儿吗?也许是因为伊莱娜父亲的缘故?伊莱娜的父亲是她第一任丈夫,她真的瞧不起他。我们还是不要去作这种无聊的心理分析吧。她这样做其实是出于好心:她本人精力充沛,体魄强健,担心女儿太柔弱无力;她希望用这般粗暴的办法,让女儿摆脱那种极度的敏感,这样做,差不多就像一个好运动的父亲一把将胆小的孩子扔进泳池,坚信这是他找到的让孩子学会游泳的最好途径。

不过,她心里十分清楚,只要她一出现,女儿就会被压得抬不起头,我并不想否认,她暗中的确也为自己身体上的优势而高兴。但这又怎样?她到底该怎么做?以母爱的名义让自己消失?岁月无情,她的年纪越来越大,但她从伊莱娜对她的反应中却意识到自己的力量所在,这使她又年轻了。只要她一天看到女儿在自己面前还感到惶恐而软弱,她就要尽可能延长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时间。就这样,带着一丝残忍,她故意把女儿的脆弱视为冷漠、懒惰和漫不经心,不断斥责她。

长期以来,伊莱娜在母亲的面前,总觉得自己不漂亮,不聪明。有多少次,她奔到镜子前,要让自己确信自己其实并不丑,并不像个傻瓜……啊,这一切本已多么遥远,几乎已被遗忘。但是母亲在巴黎的这五天里,这种低人一等、软弱无能和从属他人的感觉又一次落到了她的身上。

2、

如果不从数学的途径来研究,记忆也是无法理解的。基本数据,就是生活过的时间与储存在记忆里的生活时间之间的数字关系。人们从来没有尝试计算这一关系,此外也不存在任何计算这一关系的技术方法;但是,我可以不出大的差错,猜想记忆只能保存一百万分之一、十亿分之一,简而言之,只是经历过的生活中完全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这也是构成人的本质的一部分。如果有人能在记忆中留住他所经历过的一切,能在任何时刻回忆起他过去的任意一个片段,他跟人类就没有任何关系:他的爱情、友谊、愤怒、原谅或报复的能力就会跟我们不一样。

人们不断地批评那些歪曲、重写、伪造自己的过去,或是扩大某一事件的重要性而不提另一事件的人;这样的批评是公正的(它们不可能不公正),但如果在此之前不做一项更基本的批评,也就是对人的记忆本身的批评,它们就不具备重要性,因为人的记忆,可怜的记忆,真的能做些什么呢?它只能留住过去可怜的一小部分,没人知道为什么留住的恰恰是这一部分,而不是另一部分,这一选择,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在神秘地进行,超越我们的意志和我们的兴趣。我们将无法理解人的生命,如果我们竭力排除下面这一最为明显的道理:事实存在时的原来模样已不复存在;它的还原是不可能的。

甚至连最丰富的档案都无能为力……

附图:

版权页

 
 /  热度: 7评论: 2
评论(2)
热度(7)
©雁行凛凛 | Powered by LOFTER